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一边耕耘 一边超越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我常扪心自问:我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在经历反复的自我诘问和自我否定之后,我得出了这样的答案:教书育人是我的使命,教育教学是我的职责。我追求教书育人做

作为一名教师,我常扪心自问:我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在经历反复的自我诘问和自我否定之后,我得出了这样的答案:教书育人是我的使命,教育教学是我的职责。我追求教书育人做“大家”,教育教学做“行家”。 一、扎根课堂,“爱”字奠基,“学”字引航,在理想与现实中拼搏。 1.在荆棘中前行。 1993年夏天,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一所简陋且偏僻的村小:三排破旧的瓦屋,墙壁上斑迹驳驳。没有任何教学设备,就连板书用的粉笔都得找校长签字才能领取,而且规定一周只能领取一次(5支)…… 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我毅然举起手中的教鞭,走上讲台。 上课时,没有教具,我就自己动手做;没有小黑板,我就用毛笔写在废旧的纸上;学校限量供应的粉笔用完了,我就用石灰块……记得一次,为了上好“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从学校的储藏室找来一块废旧的小黑板,在上面画上方格,一根一根地砸上铁钉,直至深夜才打制出一块多功能“钉子板”。而我的手多处被钉子扎破流血。 1994年初,由于师资缺乏,学校领导安排我“包班”。一班57人,一周28节课,再加之烦琐的班主任工作,累得我连哭的力气都没有。可是一走上讲台,看到那么多双渴望的眼睛,我浑身又平添出用不完的劲儿。每天,早晨,朝阳初升,我就早早到校,读半个小时的书,进行积累;中午,阳光明媚,我闭目沉思,对上午的工作进行梳理,对下午的事务作出安排;深夜,繁星满天,我静心笔耕,写下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从清晨到深夜,我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就在那时,我真切地体会到了教师这份工作的艰辛与价值。 对农村教师来说,最苦恼、最可怕的不是待遇低、条件差,而是封闭和学习机会少。那时,常常几个月不发工资,微薄的工资除去参与自考学习、日常开支、人情礼节外,所剩无几,我实在没有能力去购买我想要的书刊。偶尔从学校得到一本教育杂志,我就如饥似渴地咀嚼着杂志中的每一句话。手中仅有的几本杂志,当时我几乎能整篇地背诵下来。 也许天生是当教师的料,对教育教学讯息我特别敏感,总能从专家精彩的演讲中、杂志的只言片语中捕捉到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动态。所以,在那所村小工作的第三年,我的数学课堂教学获得了新沂市一等奖,并三次面向全市举行公开教学。这在那个偏僻的小镇,漾起了不小的波澜。 2.在艰难中奋进。 领导的赞誉,同行的羡慕,使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做得还不够。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让一个学生落伍,白天在学校,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差生,做好班务工作及学校常规工作;晚上在家里,读书、反思、写作,做好总结梳理工作。由于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所以,自己生病了也不知道,以至于1999年4月贻误病情险些丧命。手术后还未痊愈,我又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工作中。因未完全康复,不能坐着工作,我只好站着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累了,就跪在椅子上。这样的日子持续了近三个月。 二、投身科研,“思”字积淀,“写”字梳理,在困惑与摸索中前行。 1.靠“韧”劲立足。 2001年,我被调到镇中心小学工作并负责申报市级课题。那时,在那个学校,课题研究还是新生事物,还是一片空白。申报课题对我来说如同登天:没有材料可供察看,没有样本可供参考,更没有现代化的设备——电脑。身边的领导、同事又无一人通晓。何谓课题?怎样申报?面对怎么也理解不透的专业术语和领导的殷切期望,我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压力。但8年的磨炼经历让我迎难而上。为了占有资料,我跑到徐州购买一些专业书籍;为了弄懂一些专业术语,我先后六次跑到市教研室请教专家……我结合平时的思考、实践和积累,经过不断揣摩和研究,熬了24个夜晚,对所撰写的方案经过反复的修改,终于使所主持的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在市里顺利立项。 为了使研究工作能正常地开展下去,我一边忙着充电丰富知识储备,一边深入课堂积累鲜活资料,一边向市里专家请教……在认真分析学校实际的基础上,我积极借助课堂这个阵地潜心进行实验,尝试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实验与研究。 2.靠“闯”劲实践。 在课题立项后的3年里,在处理好家庭、事业关系的基础上,我每天都做记录,每周都写反思,每月都向领导汇报,每季都形成小结,每学期都进行整理。可以说,在教学中是不断地进行摸索和研究,在研究中又积极地进行实践和积累,在实践中又认真地进行反思和总结。尤其是在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为了撰写出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报告,总结出实验研究经验,我整整连续经历了46个不眠之夜,终于摸索并总结出了“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诱导——探索——交流——反馈”。这项实验,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赢得了师生的广泛赞誉,受到了市局领导的大力表扬,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肯定。 经过三年多的摸索与实践,凭借丰富、翔实的过程资料,我所主持的课题精彩结题,学校也因此被评为新沂市科研先进单位。 3.靠“恒”劲提升。 取得初步的科研成功后,适逢课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验又落在我的肩上。 经过深入思考,在多次而又广泛的考察论证基础上,依托社区资源优势,我确立了《窑湾古镇》这个长线活动主题。 主题确立后,我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出了校园,走进了社会,和学生一起进行了第一次长线研究活动。 开展活动,占用了学生不少课外时间。这样做,能不能将学生教好,学生成绩会不会因此下降?面对领导质疑、同行疑惑、家长担心的局面,我犹豫过,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看到学生参与活动中不断涌现出的创新、动手、交际能力,我顶住了压力…… 为了使学生有活动的场所,有研究的主题,我一个人去联系坐落在镇里的相关企业。为了让这些私企业主能够给研究活动提供场所和便利,我七进相关企业,与企业负责人协商,甚至动用各种关系疏通关节。最后,生产甜油、绿豆烧、云片糕的三家企业被开辟为综合实践活动实践基地,活动也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经教育局推荐,2004年5月至2006年3月间,我先后在新华小学为徐州六县五区教师上综合实践活动示范课——《窑湾古镇》,在新沂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上执教《家乡的土特产》,在徐州市学科渗透德育汇报课活动中,执教《家乡的风景名胜》。每次执教都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因此,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得综合实践活动成为窑湾教育的一个品牌。 就在科研捷报频传之时,学校领导又给我安排了一个崭新而艰巨的任务——力争在一年内开发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校本教材:《我的家乡——窑湾》。这又是一大挑战。 当时,我带六(2)的数学兼班主任,还负责学校的教务工作和教科研工作。在不减少任何一项工作,并保证高质量完成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我利用晚上及双休日、节假日时间,拟订方案、撰写文字、设计版面,走访老“窑湾”搜集、整理资料……有时为了一个小问题,常常要走访十多位老人,查阅无数本书。白天,学校的工作一点不能打折扣,全靠晚上加班、加点。那一年多的日子里,我几乎没有过节假日,没有过夜里12点前休息的。尤其是在第七、八稿的修订时间里,熬至凌晨三四点是常有的事,以至于有一段时间一坐到电脑前就头晕、恶心,甚至多次出现瞬间失明的现象。在教材经历第七稿后,2005年6月25日,我有幸到南京聆听了王铁军教授的指导,王教授给我提了四条纲领性意见(主题要鲜明、内容要精选、形式要活泼、切入要准确)。 回来后,我对照王教授提出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四条纲领性意见,足足思考了九天,经常是为一个问题、一句话,在那儿想得发呆。7月4日,我终于领悟了王教授的意图。于是,便没日没夜地在那写、画……尤其是低年级,是彩印插图版,每一张照片都是我采集、修改,每一幅图画都是我自己动手画,包括色彩的搭配。一幅小插图,画上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是常有的事。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总算弄出了点头绪。反复修改后,又将每册教材的内容简介邮寄给王教授审阅。送走内容简介,我并没有停下修改工作,在特级教师阎宗学主任、退休教师邵泽章老师的帮助下,我又先后对教材进行了三次大的修改和调整。自2004年10月1日开始,经历1年零14天的时间,历经12稿,于2005年10月15日形成40余万字终稿,并交付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第二年,该校本教材不但被新沂市教育局、徐州市陶研会组织推广,而且得到《学校管理》主编王铁军教授的高度评价。 看着散发着书香的校本教材,我再也无法抑制住心中的情感,泪水奔涌而出。这是一套用我的心血乃至生命编制而成的教材,其中所蕴涵的磨难、心酸可能只有我自己知道。 三、置身书海,“引”字为径,“做”字当先,在反思与学习中成长。 1.积极构建高效的“学导练生本”课堂模式。 2006年9月,我考进实验学校。面对崭新的校园和出类拔萃的教师,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名堂,做一名数学教学的专家。为了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我努力把“情”和“爱”带进课堂,尝试着把课堂的阵地“让”给学生,即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及学习提纲整理好于前一天挂在教室里,然后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去准备,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再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 2009年6月,我向徐州市教研室申报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同年12月,该课题获准立项。立项后,我本着“研究——实践——检验——再研究——再实践——再检验——提高——推广”的方法,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尝试教学新方法,积极探索教学新思路,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与名家对话,与大师交流,与同事切磋,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带领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努力寻求理论支撑;大胆实践,积极探寻优化策略;深刻反思,不断积累研究经验。经历两年半的教学实践,透彻调查了解了小学数学日常课堂教学现状,深刻分析梳理了小学数学日常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成功探索出了科学合理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构建了“起、承、转、合四步高效本真精致‘学导练生本’”课堂教学新模式,形成了“大气开放、智慧灵动”的独特教学风格,赢得了师生的广泛赞誉。该课题研究成果《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部曲”》于2013年12月在《基础教育参考》“名师讲堂”栏目刊出。 2.积极探索实效的“教学研一体”研究路径。 作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负责人,这些成绩已经不能满足我的工作需求。于是,我又向课堂教学以外的其他领域进军,把“培育‘大写’学生,成就‘大器’教师,撑起‘大爱’学校”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在如何丰富学校涵养、丰实教师素养、丰润学生教养上下苦功夫,积极探索实效的“教学研一体”的研究路径。 历经7年探索,小有成效。对我个人而言,多年如一日的坚持,让我养成了“善于发现生活现象——勤于思考社会问题——肯于开展实践探索——乐于进行反思总结——敢于提出个人见解——勇于超越自我先贤——喜于找寻职业幸福”的工作习惯,拥有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教育“生态系统”进行多维审视、多点透视的视觉常态。对学校而言,有效促进了“人人以科研的眼光来审视教育教学,个个以研究的心态来探索教育教学实践”的教科研氛围的形成,使得学校的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取得了骄人成绩。 3.积极寻求有效的“适合每一个”教育方法。 俗话说: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百花齐放才是真正的春天。对教师也是如此,一个人优秀算不了什么,众人优秀才是真的优秀。为带动身边的教师共同成长,我充分发挥引领辐射作用,成立学科团队,建立教学博客,举办读书论坛,开办教研讲坛,创办校园刊物,引领教师走上专业成长和幸福人生之路。 四、献身教育,“情”字感化,“智”字教导,在尊重和关爱中育人。 在20年的工作中,我始终坚持每天送给学生一个微笑,每天说一句鼓励学生的话,每天找一名学生谈话。面对当代学生道德素质有所下降的现状,我没有旁观,而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2004年创建春蕾班。班上21名女童,全部来自全镇最贫困的家庭。为了让那些孩子充分地体验到集体的温暖,我在学校经济特别困难的情况下,跑路子、想点子、费尽心血,积极争取学校、镇政府、华信塑业、市国税局等单位的支持,为这些孩子捐资捐物,完成学业。2010年开设数学公益课堂。为了给学有所长的优秀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学习环境和更加贴切的学习方法,每周二晚学后,我主动为他们解难答疑,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疑问,克服前进中的障碍,树立起良好的攻坚意识。2013年创办阳光之家。向班级里的智障儿童和留守儿童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他们真诚的微笑和无私的帮助,用爱去保护他们那颗水晶般的心,做他们心灵的“守护人”,抚慰他们的心。陪伴他们写字、读书、做游戏,帮扶他们走出心里阴影,快乐生活。 在我眼里“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这一个”。作为教师,对所有学生应该没有埋怨,只有宽容;没有苛求,只有理解;没有指责,只有尊重。 教师是改变他人生活质量的职业。作为教师,我觉得我们很有必要向台湾著名作家、励志大师刘墉学习,拥有一颗很热的心——教书育人,一对很冷的眼——发现问题,一双很勤的手——反思总结,两条很忙的腿——实践探索,一种很自由的心情——找寻幸福。这样才能不负我心,不负我生!

文章来源:《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网址: http://www.xjysdbjb.cn/qikandaodu/2021/0127/1066.html



上一篇: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研究
下一篇:《中国林业教育》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投稿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编辑部|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版面费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论文发表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