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教育先行——包豪斯人移民美国的缘由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学生的三维构成练习作品 1951年按照社会学的“推拉”理论,移民与社会流动的动因往往有两方面的力量,即来自流出方的“推力”和流入方的“拉力”1。很多研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学生的三维构成练习作品 1951年 按照社会学的“推拉”理论,移民与社会流动的动因往往有两方面的力量,即来自流出方的“推力”和流入方的“拉力”1。很多研究者在讨论包豪斯人移民美国的动因时,往往强调德国方面纳粹和二战的“推力”,却有意无意忽视美国对包豪斯人的“拉力”。试想,如果没有美国方面的拉力,包豪斯人恐怕只能如一些学者所说的那样作为“难民”2流落美国?果真如此,包豪斯人如何能在美国高校就职,又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取得成就并产生巨大影响?要理解美国方面的拉力,应当先理解美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尤其是美国教育领域的动向,毕竟包豪斯人移民美国之初主要是在教育领域谋得位置。 一、好感与现实的距离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从德国移民美国的人数众多,除了德国国内的不稳定因素,美国传递给德国的良好印象也是原因之一。美国企业家的成功成了德国人向往的目标,德国人由此把美国看成了一个理想社会:“1923年,亨利·福特的自传第一次发行德文版,立刻就成了畅销书。福特公司的事实表明,乌托邦的某些侧面是有可能实现的。……有了福特和其他美国人做榜样,比如弗里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科学管理的先行者)的例子,……它仿佛形成了一个理想社会,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富足而且平等。” 20世纪初期,美国教育界虽然也有自己的探索,但在教育思想和实践方面仍然延续欧洲传统并与欧洲保持着多方面的交流。当时对美国教育影响极大的“进步教育运动”与欧洲的“新教育运动”遥相呼应,极大推动了美国的教育改革。 包豪斯首任校长格罗皮乌斯早在1922年就曾对美国表示好感:“……我所赞成的许多思想在你们国家比在这里更为盛行。”他1928年4月从包豪斯辞职后到美国访问,也曾表示过“真正喜欢上了这个国家”。在1931-1932年间包豪斯面临严重经济困难时,第三任校长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 Rohe)还有过在美国办包豪斯分校的想法。 不过,好感和愿望与现实往往有距离,多数包豪斯人在1936年之前并没有移民美国的强烈意愿。1928年格罗皮乌斯从德绍包豪斯辞职之后,去美国访问了不少地方,跟很多人交流,却并没有留在美国,而是回德国柏林,后来又到英国寻求发展。密斯在美国办包豪斯分校的计划,也只是做到了委托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部主任菲利普·约翰逊为包豪斯驻美全权代表,并无更多实质进展。柏林包豪斯被关闭当年,除了青年教师阿尔伯斯因为有可能遭到纳粹迫害(夫人安妮·阿尔伯斯是犹太人),经菲利普·约翰逊()介绍,在美国地理位置偏僻的、新建的黑山学院找到一份教职之外,多数教师并未移民美国。从之后三年的动向来看,包豪斯人也没有表现出移民美国的强烈意愿和行为。但到1936年后,这种情形发生急剧转变,1936-1938年的短短3年之内,近10位包豪斯人先后在美国教育界找到职位。这里面不乏战争即将爆发的推力,今天人们会认为那时的欧洲,战事就在眼前。但任何战争在爆发之前,即便有各种各样的征兆,普通人其实是无法确切判断的。何况,如果包豪斯人仅仅因为逃避战争而“逃亡”美国,很难解释他们为何都在高校谋得教职,而且还是重要职位。美国教育界的主动拉力才应是更合理的动因。 二、仰望欧洲 格罗皮乌斯与哈佛学生在一起 1946年 阿尔伯斯在分析沙的特性 黑山学院 19世纪初以来德国在教育领域的成就有目共睹,A.V.洪堡(A.Von. Humboldt)建立的柏林洪堡大学成为西方近现代大学的楷模,J.F.赫尔巴特、F.W.A.福禄贝尔等人的教育哲学影响着全世界,以欧洲传统为根基的美国如影随形地追随其教育潮流。20世纪初期,美国教育界虽然也有自己的探索,但在教育思想和实践方面仍然延续欧洲传统并与欧洲保持着多方面的交流。美国本土教育哲学家杜威也深受德国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的影响并反过来影响着欧洲。1919年杜威的著作已经出版了德文版。他的“做中学”理论与格罗皮乌斯的“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理想,与包豪斯的“工作室”教学体系如此相似,绝非偶然。当时对美国教育影响极大的“进步教育运动”与欧洲的“新教育运动”遥相呼应,极大推动了美国的教育改革。艺术教育领域中学院式美术教育体系虽然仍居统治地位,但随着“进步教育”思潮的盛行,艺术教育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一批进步的教育家和工作者在寻找改革的方向。黑山学院创建者约翰·莱斯(John A.Rice)和西奥多·德莱尔(Theodore Dreier)、阿摩理工艺术学院院长亨利·希尔德(Henry T. Heald)及其顾问团主席——芝加哥著名建筑师约翰·霍拉伯德(John A. Holabird)、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院长约瑟夫·哈德纳特(Joseph Hudnut)等人是改革吁求较为强烈的学界人士的代表,在他们的头脑中,美国已经难以找到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艺术教师和学科建设带头人,只能冀求于欧洲。他们的思想并非偶然,1930年代众多美国教育界人士前往包豪斯参观访问就是美国寻求欧洲教育思想体系的表征。1932年9月德绍包豪斯被关闭时,美国多家刊物曾发文表示关注和痛心,这件事同时也让一些美国人开始考虑包豪斯教育是否有可能被应用于美国的教育机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美国教育界首先向包豪斯人抛出橄榄枝不足为怪,虽然当时他们还并非十分了解包豪斯。约翰·霍拉伯德在向院长亨利·希尔德推荐密斯的时候,对包豪斯人非常肯定,“尽管我们对这个人了解得不多,但他比你能找到的任何人选都强”。西奥多·德莱尔则是不顾其姨母——更为了解包豪斯的收藏家凯瑟琳·德莱尔(Katherine Dreier)的劝阻,聘请不懂英语、不了解美国的包豪斯青年大师阿尔伯斯前来黑山学院教授艺术,而且西奥多·德莱尔和他的合作者——校长莱斯一致认为艺术教育对这所学院至关重要。对包豪斯人的到来,美国方面寄予厚望。艺术收藏家和赞助人爱德华M.M.沃伯格(Edward M.M. Warburg)在1933年阿尔伯斯刚刚踏上美国土地的时候,就公开表示“阿尔伯斯教授可能在这个国家发挥影响,根本地改变目前的艺术教育方法”。无独有偶,1936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院长哈德纳特在给格罗皮乌斯的信中写道:“您到哈佛不仅可能对这所学校意义重大,我还相信您可能会对这个国家的建筑事业做出极为重要的贡献。”同年,阿摩理工艺术学院顾问团主席,芝加哥著名建筑师约翰A.霍拉博德在写给密斯的信里也表示相信密斯能把阿摩理工的建筑系办成美国最好的。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学生的二维构成练习作品 1951年 三、对包豪斯人的礼遇 美国教育界向包豪斯敞开大门的方式,并未停留在对它的模仿、学习或旁观式的研究,而是直接提供岗位和条件,吸引包豪斯人前来任教。如果说1933年黑山学院提供给阿尔伯斯夫妇的岗位还未体现出特别礼遇的话,1936-1938年美国提供给包豪斯人的位置则体现出对包豪斯人非同寻常的重视: 哈佛大学和阿摩理工直接为包豪斯人留出了建筑系主任的位置,并分别给格罗皮乌斯和密斯的年薪是和8000美金3,在1936年前后的美国,这样的薪金相当于当时美国人平均收入的14倍以上4。按照《大转型时代》一书提供的数据,即使在1950年,年收入超过8000美元也算是收入顶层5%的人。足见密斯和格罗皮乌斯的被重视程度。与此同时,阿摩理工还直接赋予密斯这位新建筑系主任人事权和财政权。在密斯认为如果经费许可,可以留任两位以前的教员的前提下,院长建议留任其中一位颇有上进心的年轻教师阿尔弗雷德·迈尔(Alfred Mell),写信与密斯商量时口气还非常委婉。密斯要求聘请当年包豪斯学生约翰·罗杰斯(John Barney Rogers)作为翻译和助手,年薪2400美元,而院长建议留任的年轻教师,年薪才只能给付1200美元(院长只好同时建议作为兼职)。 相比之下,黑山学院最初提供给阿尔伯斯的待遇或许不算优厚,但在第一年其他教师都不领薪金,第二年也只是领取微薄薪水的情况之下,却从一开始就有专项赞助资金保证阿尔伯斯的收入。并且在他就职两周后就一致选定他为教授,不到3个月就保证其“终身教职”,这不能不算是对他的重视。 四、教育成为立足的基石 包豪斯成立初期,之所以实行“形式导师”和“技术导师”二元制的工作室教学方式,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难以找到能同时胜任这两方面教学的师资5。但到包豪斯后期,艺术与技术结合,在实践中学习的理念和方法,逐渐使包豪斯越来越多的教师(尤其是包豪斯自己的毕业生们)具备了对艺术形式的把握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包括校长在内的包豪斯人,都不仅是指导艺术形式的教师,也是能胜任实践工作的大师。第一任校长格罗皮乌斯1928年从包豪斯辞职时自己提出的理由,也是希望“脱离公务的限制,自由发展”;“到(校外)更广阔的实践中去应用包豪斯思想”。但时隔不到10年,他和他的昔日同事们竟然先后接受美国的教职,重执教鞭,难道仅仅是偶然? 或许,格罗皮乌斯、密斯等人移民美国之初并非打算专心致力于美国的建筑教育,其他包豪斯人也一样都有“二心”,都不仅仅打算在美国教育界传播包豪斯思想,他们甚至更在意能否在美国这片新大陆上找到“实践”的机会。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分别选择波士顿和芝加哥作为立足点的时候,就曾经很在意能否获得建筑师的执业许可。汤姆·沃尔夫在他的《从包豪斯到现在》一书中,特别强调包豪斯人在美国获得了数量相对可观的建筑设计项目,但实际上大多数实践项目并非在包豪斯人移民美国的最初几年获得。20世纪30年代,尽管有政府推动的艺术工程救助政策,大萧条和经济持续低迷的美国仍然难以提供太多艺术和设计实践机会。最早移民美国的阿尔伯斯夫妇在黑山学院曾试图建立类似德国包豪斯那样的工作室,期望通过工作室设计生产一些产品出售,以获得用来维持工作室和日常教学运作的资金,结果除了安妮的纺织工作室之外,其他工作室都没有达到期望目标。与实践领域的“困境”不一样的是,恰恰是教育领域提供的岗位和“优厚”待遇,帮助包豪斯人在美国站稳了脚跟。才可能出现后来阿尔伯斯在现代艺术领域、密斯在现代建筑领域的巨大影响。 注释: 1 推拉理论( push and pull theory) 是研究人口流动和移民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认为, 在市场经济和人口自由流动的情况下, 人口迁移和移民搬迁的原因是人们可以通过搬迁改善生活条件。于是, 在流入地中那些使移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因素就成为拉力, 而流出地中那些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就成为推力。人口迁移就是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当然, 以往的研究也提出, 流入地和流出地各自都有推和拉两种因素, 即流入地和流出地都同时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力; 此外, 在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间还有中间障碍因素, 比如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的文化差异也会对流动产生影响。李强. 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 2003(1):125-136. 2 移民美国的包豪斯人的确常常被一些美国学者称作“包豪斯难民”(Bauhaus Refugees) 3 美国国会图书馆档案. Container No.5,1936年6月,阿摩理工学院(Armour Institute)给密斯的两份电报,提及薪金年薪8千美元。另外一份文件是1937年2月1日,哈佛拟聘教授的备忘录,年薪1万,可以承接校外建筑项目,学生数不超过25人,设备齐全,有工程方面的助手……。2013/3/15查阅 4 按照美国国家统计局网站2003年提供的统计数据,1936-1938年美国人均收入分别为537、576、528美元。 5 实际上包豪斯建立之初,格罗皮乌斯也为找寻合适的师资大费周折。在《新建筑与包豪斯》一书中,他认为当时已经不存在那种“拥有实际操作和造型两方面同样高度的技能”的老工艺师了。所以只能采用一种“替代方式,就是一种合成方法,把第一流的技师和杰出艺术家的教学结合起来,同时对学生从实习和造型两方面来施加影响”。

文章来源:《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网址: http://www.xjysdbjb.cn/qikandaodu/2020/0809/409.html



上一篇:庆祝张昊光教授九十华诞——《新教育》新郑市
下一篇:论高校艺术教育贵在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投稿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编辑部|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版面费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论文发表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