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英语名词化功能分析探究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引言 最早关于英语名词化研究的专题出现在叶斯柏森(Jespersen 1937)的《分析语法》(Analytic Syntax)中,之后名词化现象的研究逐渐得到学者的关注。随着国内外语言和文化的交流,学

引言

最早关于英语名词化研究的专题出现在叶斯柏森(Jespersen 1937)的《分析语法》(Analytic Syntax)中,之后名词化现象的研究逐渐得到学者的关注。随着国内外语言和文化的交流,学者对名词化现象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国外各个学派用不同理论对名词化现象进行剖析并加以应用,我国学者主要从对名词化定义的发展和名词化的功能进行探究。下面在国内外学派及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名词化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应用名词化结构的一些建议。

一、名词化的定义

在了解国内外学者对名词化的研究之前,有必要明确它的定义。虽然不同学派对名词化的定义有一定的差异,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特征。名词化在《现代语言学词典》中指的是从其他某个词类形成名词的过程或指从一个底层小句得出一个名词短语的派生过程(戴维·克里斯特尔 2000)。马丁(Martin 1997)认为名词化是一种语法隐喻,在进行学术写作时,越来越多的抽象、概括、非主观性和词汇密度都来源于对语法隐喻的使用。韩礼德(Halliday 1985)认为,名词化是指将语篇中任意组成部分隐喻化,以名词形式体现实物。赫德尔斯顿和普拉姆(Huddleston&Pullum 2002)提出名词化的语义本质是人和工具或行为,状态和过程。从狭义上讲,名词化是指在词汇层面发生的派生名词,从广义上讲,它由派生名词和句法层面转换而来的名词性结构组成(刘国辉、陆建茹 2004)。有学者提出名词化定义应从三个方面归类,词法层面、句法层面、词法层面与句法层面(刘艳婷、龚晓斌2011)。实际上,名词化主要包含两个层面,即词法层面和句法层面。名词化实质是动词、形容词转换为名词,或者动词结构、小句等在句中发挥名词的作用。下面,将分别从理论、文本体裁及教育教学三个视角阐述近年来国内外的名词化研究。

二、国内外名词化研究现状

(一)理论视角下的名词化研究

由于名词化现象逐渐被关注,国外各学派的语言学家纷纷对此进行研究。叶斯柏森最早在《分析语法》中提出名词化,还注意到名词化的语义问题,认为名词化的文体既抽象又晦涩,不适合用于日常交流,更适合写作,尤其是科学类文本。

受行为主义的影响,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布隆费德(Bloomfield)认为区分具体词类和语法范畴的标准不是语义,而是它们在语法结构中的填充类别,而语法范畴和词类不表达任何信息,因此结构主义并没有提出名词化概念,而是根据直接成分分析法将名词化的词归为名词类。这些词在句子中只作为语法成分分析,结构主义对名词化的研究只停留在句子层面,而不是词汇层面。

转换生成语法认为语法包括基础和转换两个部分,基础部分生成深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得到表层结构。乔姆斯基(Chomsky)用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解释名词化,认为名词化的过程是通过某些心智操作将深层结构转换为表层结构。如:

1.She discovered the ball easily and her mother was so happy.(深层结构)

2.Her mother was so happy about her discovery of the ball easily.(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She discovered the ball easily”通过转换规则转化为表层结构“her discovery of the ball easily”,既表达了深层结构的意义,又使结构更加简洁。但这只是将名词化的过程当作是句法结构变化的结果,而忽视了名词化与语篇和语境之间的联系。

系统功能学派从多方面全面地解释了名词化现象,韩礼德(1994)从语境和交际功能角度将名词化与隐喻联系起来,认为名词化是用名词体现本来在一致式的情况下由动词或形容词所体现的过程或特征,而经过名词化这种非一致式情况,则被称为隐喻式。除此之外,系统功能语法还从小句及语篇探讨名词化的功能,名词化的词不仅可以成为小句的参与者,还可以和其他语法隐喻合成名词化词组,共同在小句中充当成分。

认知语言学中对名词化研究较多的是认知语法层面,能够深入探讨名词化的内在规律。兰加克(Langacker 1993)探讨了三个名词化的根本性问题,并通过处理这三个问题探究名词化的基本规律:(1)名词化转换过程中的意义变化问题。在名词化过程中,由于凸显方面不同,呈现出的名词化结果也各不一样,有的凸显动词词干(advisor提供意见者),有的凸显结果(painting画),有的凸显工具(lounger懒人);在不同语境下,名词化的结果所凸显的也各不相同。(2)迂回表达问题。名词化涉及的语法标记,如 of、s、by,不仅是语法结构的标记,还涉及语义的变化。如the love of god是有歧义的,既可以解读为the love for god,又可以解读为the love given by god。(3)模式化问题。兰加克认为名词化有规律可循,存在一定的模式。

文章来源:《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网址: http://www.xjysdbjb.cn/qikandaodu/2021/0720/1623.html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外语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投稿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编辑部|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版面费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论文发表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